The Vital Question – 生命之源(複雜生命的起源)讀書筆記——第一、二章

作為一個生物盲,要看懂Nick Lane的大作無疑是很困難的,所以我打算在讀完每一章後,都將書中的一些要點整理出來,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。當然,由於我的生物和化學水平實在太低,總結出的內容可能有很多低級錯誤。

第一章 甚麼是生命?


  • 鋯石晶體中的化學物質顯示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氣環境就近似現在,只是缺少了氧氣。
  • 如果假定細胞結構上沒有約束條件,那麼氧氣水平上升應該能夠讓新的生命形式快速產生,會觀察到多系輻射演化(polyphyletic radiation)的出現。如果細胞結構上有限制,那麼物種演化長時期停滯,不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,但偶爾會出現單源輻射演化(monophyletic radiation),即某個種群罕見地克了細胞的結構限制。
  • 所有的真核細胞的內部幾乎一樣,都有細胞核和線粒體。源真核生物(archezoa)沒有線粒體,但它並不是真核細胞演化的“缺失環節”,它的線粒體退化成其他東西了。
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thumb/a/a7/Giardia_trophozoites_Giemsa.tif/lossy-page1-1024px-Giardia_trophozoites_Giemsa.tif.jpg

梨形鞭毛蟲,有兩個細胞核,但沒有線粒體。

  • 所有真核生物都有共同祖先,即真核生物是單源性的。
  • 細菌和古菌並沒有顯示出向真核生物複雜特徵演化的傾向,不存在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演化中間型。

小結:指出了真核生物極其複雜,有許多原核生物缺少的特點,如有細胞核、有性生殖、動態細胞骨架、會衰老死去等,而細菌和古菌在40億年都沒有獨立地演化出這些特點。這說明了真核細胞的出現出有其獨特的起源,某種機會使其演化突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,最終導致真核細胞的出現,然後再繼續單源性地演化成其他物種。

第二章 甚麼是活著?


  • 生命的實質在於結構,生存的實質在於結構和環境的相互作用。所有生命都以某種形式寄生在環境之中,例如人需要生存在有食物和氧氣的環境中。
  • 自然形成的聚合物處於能量最小化的狀態,其向環境釋放熱量而熵減少,環境的熵則增加了。
  • 氨基酸要先被活化(吸收能量),然後才能進行反應形成肽鏈(釋放能量),肽鏈折疊變成蛋白質(釋放能量,環境熵增加)。
  • 形成蛋白質需要注入能量,要把蛋白質降解,需要提供消化酵素,此時會釋放能量。
  • 生命之維繫需要持續的能量流入(自由能),Schrödinger給出的方程將自由能、熱和熵聯繫在一起:

    \[\Delta G=\Delta H-T\Delta S\]

  • 上式中的\Delta G代表自由能的變化,\Delta H代表系統熱量的變化,T代表溫度,\Delta S代表系統熵變化。
  • 自發的反應(如維持生命的化學反應)要消耗能量,即自由能會減少,所以\Delta G為負值。所以,自發的反應會導致系統的熱量流失(即\Delta H為負值)或變得越來越無序(即熵增加,\Delta S為正值)。不過,當\Delta H為一個較大的負值時,系統的局部可以熵減少(變得更有序,\Delta S為負值)時\Delta H-T\Delta S仍為一個負值。例如生命,就是通過大量地向環境釋放熱量來維持自身的秩序。理論來說,向環境釋放越多熱量的生命應更有序,即更複雜。
  • ATP分子是一種能量貨幣,折開時會釋放自由能(同時放熱),用於改變蛋白質的形狀。要將拆散的ATP重新合成,就需要提供能量,這個能量通過氧氣燃燒食物這個呼吸作用產生。
  • 呼吸作用的本質是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,反應的過程會釋放能量。氧化還原反應即是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,失去電子的一方稱為被氧化了,獲得電子的一方稱為被還原了,相當於電子發生了轉移。一連串的氧化還原反應就變成是電子的流動,與導線中的電流相似。呼吸作用的電子由食物分子提供,電子經過至少15次轉移後才到達氧氣分子處。
  • 線粒體是進行呼吸反應的場所。食物分子失去電子,它們從線粒體內膜中,通過一個又一個蛋白質複合體(三個),在這個過程中令膜的兩側產生了質子梯度(即將質子泵在膜的一邊集中,令膜兩邊形成電壓)。電子最終與氧氣分子結合,其轉移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的一部分以質子梯度的形式保存了起來。
  • 質子從膜外回流,其梯度的電勢能驅動ATP合成酶,使其通過適當的機械運動將分解了的ATP(ADP和Pi)重新合成為ATP。
  • 所有生命都使用氧化還反應。提供電子的“食物”不一定是有機物,也可以是氧氣、硫化氫和亞鐵離子,所以有的細菌甚至可以“食用”石頭、礦物或氣體。獲取電子的對象也不一定要是氧氣,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,硫酸鹽和亞硫酸鹽等氧化劑都可以從食物分子中吸引電子,令電子從供體向受體產生轉移並釋放能量。所以,呼吸作用的優勢是靈活多變,想像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基於這種機制提供能量應該很合理。
  • ATP合成酶和質子動力,或者說化學滲透耦合(chemiosmosis)是幾乎所有生命都具備的共同特徵,所以它們必定是很早就已經演化出來,但這些“複雜”的機制最初是怎樣出現的呢?

小結:生命需要有持續的能量流以保證自身的存在,因為生命要維持其結構,就要大量放出熱量,以令自己的熵減少。生命通過呼吸作用燃燒食物,使用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,讓食物分子的電子轉移到氧氣分子處,這個過程釋放的能量造成質子梯度,質子梯度令ATP得以合成。ATP是一種能量貨幣,其分解時放出的能量又可以改變蛋白質的形狀,使生命活動得以進行。這種能量的使用機制為所有生命所共有,說明其在生命演化的初期就已經出現。

0 0 votes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0 Comments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